企业与市场网讯:8月3日安全股票配资,鹤峰县燕子镇董家村锣鼓喧天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董家傩戏传承收徒仪式在此隆重举行。50名来自周边村镇的傩戏爱好者正式拜师,接过传承这一古老艺术的接力棒,为董家傩戏注入新鲜血液。
鹤峰傩戏
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,以其独特的面具造型、刚劲的舞蹈动作和蕴含的民俗文化内涵闻名,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
面临技艺断层风险
近年来,当地通过“老艺人带徒”“进校园传习”等方式,持续推动傩戏传承,但因学习周期长、年轻人参与度不足等问题,一度面临技艺断层风险。
展开剩余60%让祖宗传下来的技艺“活起来、传下去”
仪式现场,身着传统服饰的傩戏老艺人端坐堂前,学徒身着统一服饰,按照古礼依次上香、敬茶、行拜师礼。领师的老艺人向新人赠予傩戏面具、锣鼓等道具,叮嘱他们“不忘本源、勤学苦练,让祖宗传下来的技艺“活起来、传下去”。
“这次收徒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,最小的学徒只有16岁,还有不少在外务工的年轻人特意回来拜师。”董家傩戏代表性传承人卢碧川介绍,新人将通过“理论学习+实践表演”的方式系统学艺,从基础的唱腔、步法到复杂的面具雕刻技艺,由老艺人手把手教学,预计3年内完成核心技艺传承。
仪式后,老艺人和新学徒共同表演了《开山将军》《土地戏》等经典傩戏剧目,面具开合间,古老的唱腔与年轻的身影交相辉映,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。
县非遗传承中心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将结合乡村旅游开发,搭建傩戏表演平台,让非遗技艺在守护中创新,成为带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力量。
来源:云上鹤峰公众号
编选人:姜芳草 李思懿安全股票配资
发布于:湖北省富深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